中工網評論員 李靖
據近日新華網報道,最高人民法院公開發布第42批共4件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專題指導性案例,針對外賣騎手、網絡主播、代駕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關系認定問題作出回應、明確規則,強調在勞動關系的認定中,“關鍵要看是否存在用工事實,構成支配性勞動管理”。
2023年5月,最高法與人社部曾聯合發布第三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那一批的6個案例也是聚焦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關系的認定。相比之下,此番最高法發布的指導性案例提出了“支配性勞動管理”這一重要概念,這對于在實踐中認定勞動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在新就業形態領域,用工模式較傳統行業有很大變化,管理方式、工作時間、報酬支付等都呈現出靈活性、多元性、技術性等新的特點,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所涉情形更是復雜多樣,因勞動關系認定困難引發的勞動爭議頻繁進入人們的視野。在這樣的背景下,最高法發布這批指導性案例,對于統一法律適用標準,確保新就業形態案件裁判尺度統一,對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疑具有重大意義,也為今后審理類似案件提供了參考。
尊重用工事實,強調明辨是否構成支配性管理,體現了“以事實為依據”的法律原則。在新就業形態下,盡管平臺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發生較大變化,具有很多新的特點,但判斷企業與勞動者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仍須透過現象看本質,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抓住勞動關系的本質、核心特征,即是否存在支配性勞動管理。這也意味著,今后在認定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中,強調“事實優先”,強化綜合考慮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組織從屬性,將會是一個大方向。
相對于平臺企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往往是較為弱勢的一方,其合法勞動權益也更容易受到侵害,指導性案例相當于增加了他們依法維權的“砝碼”。當然,平臺企業也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強調“事實優先”某種程度上也能防止出現“按鬧判罰”“誰聲量大支持誰”的情況。
目前,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的規定多為指導意見、暫行辦法等,法律層級較低、統籌整合不夠。這也與現實有關——目前,新就業形態仍處于快速發展和持續探索階段,市場和技術的創新突破使得新就業形態表現出極大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在立法層面還需保持謹慎。如此現實語境下,典型案例的發布實際上起到了一種即時指導的作用,更具針對性,也更有利于減少各地方法律適用不統一、“同案不同判”的情況。
近年來,隨著平臺經濟的蓬勃發展,新就業形態發揮了重要的“蓄水池”和“穩定器”作用。推動新就業形態發揮更大作用,促進該領域勞動關系糾紛的源頭預防和妥善化解,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必不可少。期待在最高法等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之網能織得更緊更密,進一步規范、引領平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億萬職工的網上家園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ydlpxf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